- 首页
- 悬疑灵异
- 夫君你好

夫君你好
林子瑶
57816万字
57926人读过
连载
防范化解风险 去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5.5%******应急管理部打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组合拳去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5.5%□本报记者蔡岩红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冲击……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应急管理部以最严格的措施化解突出风险,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应急管理法制机制,打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组合拳,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应急管理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5%和8.3%;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历史最低、两个历史首次”——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历史最低、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历史最低、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历史最低,首次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首次化工、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工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同时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抗疫情战洪水化危机一年来,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消防指战员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抗疫情、战洪水、化危机,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和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大力支持湖北、武汉主战场和重点地区,做好防疫洗消、医疗废弃物和防疫物资转运、救灾物资保障等工作,强化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等重点单位安全服务。面对多地罕见雨情汛情灾情,应急管理部积极履行国家防办职能,提请国家防总16次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统筹协调,把人员转移避险摆在突出位置,提前预置力量,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援,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倒塌房屋数量较近5年均值分别下降52.7%和47.0%。2020年,应急管理部共组织254次应急会商,启动61次应急响应,派出91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有力应对了新疆伽师6.4级地震、四川西昌森林火灾、福建泉州酒店坍塌、山西襄汾农村饭店坍塌、浙江温岭槽罐车爆炸、山西太原冰雕馆火灾、重庆松藻煤矿井下起火等一系列灾害事故。抓要害抓关键除隐患一年来,应急管理部深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抓要害抓关键,打出了一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组合拳。牵头成立国务院督导组,对江苏安全生产问题“开小灶”,对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进行常驻督导,部署实施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突出危化品系统性安全风险,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汲取黎巴嫩贝鲁特大爆炸事件教训,迅速开展3轮硝酸铵等危化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对全国40家硝酸铵生产企业制定“一企一策”问题清单;完成两轮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地方应急部门与消防机构建立重大危险源企业联合监管机制;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打击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推动开展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去年森林火灾起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同比分别下降50.3%和38.1%。把事故教训当成宝贵财富,对近5年12起特别重大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抓住每一起重大事故总结反思、深化整改,严肃约谈10个地方政府和4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加强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建机制强监管促改革一年来,应急管理部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制定健全地方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和健全完善地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机制两个指导意见,进一步理顺应急指挥体系。中央出台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意见,组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加强了危化品监管机构和力量。健全应急管理法制机制。推进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工作,修订安全生产法,推动在刑法修改中增加了危险作业罪等法定刑;印发实施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和防灭火指挥部运行机制;集中发布一批应急管理标准。加快构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加速转型升级,新组建地震灾害救援队461支,建设“10+2”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拳头力量;会同民航等有关方面健全航空应急联动保障机制;建成“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实现灾害事故信息报送“一张网”、指挥调度“一键通”;搭建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应急物资全程监管、溯源和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部署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一张图”持续升级,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煤矿和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面联网监测。解难题出举措防风险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的基础仍然薄弱,城市高风险和农村不设防的安全状况、重点行业领域的高风险特征、事故隐患大量存在的现状均没有根本改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成为应急管理部门必然面对的难题。对此,应急管理部在2021年的工作中提出解决“四大难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解决责任不落实难题。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要细化具体,推动地方层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履责情况纳入述职考核、巡视巡察内容。落实行业监管责任要具体明晰,对模糊地带要实际提出解决办法,防止事前事中出现监管盲区、事后甩锅推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激发内生动力。解决源头风险管控不到位难题。强化安全准入,涉及高危行业领域的国土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推动建立安全联合审批制度,提高安全设防水平。解决安全检查查不出问题难题。在精准执法上要有新突破,要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分级分类精准化执法,持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信息平台,不定期开展网络巡查执法。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明确要把本地区、本领域最大风险排出来,把防范控制的底线划出来,把有力管用的措施拎出来,深入推进危化品、煤矿、消防、非煤矿山、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编辑:黄钰涵】
最新章节:第521章 肥田喜嫁久久(2021-01-27 01:29:58)
更新时间:2021-01-27 01:05:01
吴雅婷
全国29个省区市倡导“就地过年” 你会留下吗?******国家卫健委:春运将成为疫情防控“大考”已有29个省区市倡导“就地过年”你会留下吗?在1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多位专家表示:春节将至,城乡之间人员流动加大,要筑牢疫情基层防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根据当前国内多地报告的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农村比例高等特点,有的地方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春运是目前疫情防控面临的一次‘大考’。”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说,和城市地区相比,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薄弱,防控能力相对较弱,这给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带来挑战。王斌呼吁,广大公众春运期间要尽量做到非必要不出行,如果一定要出行,则要关注交通旅游信息等,并注意错峰出行,全程做好防护,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密集场所。一旦发生可疑症状之后也不要慌,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去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截至1月12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倡议“就地过年”。过年要不要回家,引发无数人热议。热议网友谈“就地过年”“理解疫情防控难处”对于“就地过年”,网友表示理解,但也“心情复杂”。有网友说,“就地过年是为了一家的平安”“理解疫情防控难处”“只要情在,哪儿都有年的味道”。也有网民说,“道理我都懂,但还是想回家”“如果五一能调休,那我不回家就没有怨言”“再观望一下吧”。截至1月11日15时,已有29个省、区、市倡议就地过年。北京市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多个省份发出倡议,主要内容为外地务工人员“非必要不返乡”,本地居民“非必要不出省”“各企事业单位错峰离岗返乡、实行弹性休假制度”等。为了让“就地过年”更方便、更充实、更愉快,不少地方和部门“想在前面”“诚意满满”。铁路部门与各大航空公司近日开启免费退改签服务;疾控中心通过流调为市民营造安全活动空间;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部分地市提出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旅游活动等措施……当然,春节期间的拜年需求、物资供应等后续保障措施仍需要更加细致的服务,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多方合力,解群众之所急,让倡议能落地。春节对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是小事,在外打拼了一年的人们期盼着在这个节日里和家人团聚。然而疫情防控万不可松懈,只有慎始如终,才能不功亏一篑。“就地过年”是为了保障自己、家人和全社会的健康,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团圆。举措发红包、付房租、包吃住这些“留人”举措很暖心为减少因人口流动产生的疫情防控风险,同时稳定企业生产,近期全国多地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鼓励企业春节留员工过年的举措。一些企业也积极响应,发红包、付房租、包吃住、送流量……用真心实意留下员工过年。记者近日在用工大省浙江走访了相关企业。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有2400多名员工,其中外地员工占比超过80%。公司管理部副总经理刘冬根介绍,进入2021年以来,公司一方面加强了防疫物资的储备和进出人员的管控,另一方面响应号召,推出实招鼓励员工在杭过年。“我们给所有员工准备了超市购物卡,还将在节前、节后派发过年红包、开工红包。大年初二还会给留在杭州过年的员工发放年货,恭贺新年。”刘冬根表示,春节前后的工作日里,集团各个事业部还会为员工提供额外的工作补贴,让员工更有干劲在杭过年。45岁的装配工人叶国栋往年都要返回老家农村过年,今年他和妻子商量打算留在杭州过年。“回老家‘年味’肯定更足,但路途中也还是有风险,万一出了状况要隔离就更划不来了。现在也很方便,打个电话、视频上拜拜年都可以。”叶国栋说,他会考虑在年后合适的时候,错峰回老家。离春节还有一段日子,但陕西人杨明明已经早早收到了年货。决定留在公司过年的他,收到了父母从汉中老家寄来的牛肉干、腐乳、土鸡和腊肉。“无论是生活还是防疫,我们觉得公司的保障做得很到位,留下来生活也没有什么不方便。”杨明明笑着说。“预计今年春节期间企业的支出费用可能增加30%。但留员工过年是为了更好地生产,也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我们认为这钱值得花。”刘冬根介绍,根据最新的摸排,东华链条目前有超过1200名外地员工愿意留在杭州过年,且愿意留在杭州过年的员工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为此集团总部和各个事业部安排了50余人的团队,统筹协调、保障员工留杭的工作生活。除了物质上的关怀,一些企业还关注到员工的精神生活。为了让留杭员工在春节期间“有处可去”,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在员工宿舍楼里专门打造了运动室和休闲室。“今年我们有七成员工主动选择在杭州过年,大家对此都很理解,我们也将在年后尽量给员工安排调休,弥补无法返乡过年的遗憾。”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闫艳荣说。综合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等立即评留人过年靠“实力”更靠诚意◎蒋璟璟引导“就地过年”,各地频频出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今年过节不回家,待在公司挣钱花”“与其返乡隔离十四天,不如留下多赚四五千”,真真是话糙理不糙。疫情防控,大局为重。各个城市“花式”留人过年,也算是费尽心思、周到贴心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春节期间人群跨地域大规模流动,必会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基于切断病毒传播链条的考量,号召“在工作地过年”“减少出行”,是合情合理的。多个省份出台举措倡议“就地过年”,也是落实属地责任、凝聚抗疫合力的体现。都知道“要留人”,但具体“怎么留”,终究是个技术活。简单粗暴的“强留”“硬留”,必定不得人心。凭诚意留人、凭本事留人,才可留人又留心。应该说,当下多方“合力留人”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就地过年”,若是能精心准备、用心经营,那么这个年也完全可以过好、过精彩。留人过年,“经济杠杆”绝不是全部。更重要的,还是要全方位做好春节期间城市的物资供给、服务保障,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提供多元的文化娱乐。“就地过年”,并不是简单重复2020年初“宅家抗疫”的模式,而是要在防疫常态化的当下,创造条件、尽一切可能,满足公众对于“年”的想象与期许。能让多少人自愿“留下来过年”?让人们留下来后“过个怎样的年”?这其实是对各个城市公共治理能力的一次突击考试。能不能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我们拭目以待!【编辑:孙静波】
羊淑玲
“你看我输入了几个命令,智脑随即便显出了整屏的乱码。
童郁雯
“但确实是如此啊,所以祺才会去弄来憬凤的翎毛制成那项链,只为了能够稍稍抵御住寒气而见到泠雪。”
李俊伟
放下电话耳机,贺营长笑着赞叹:“好办法!好办法!”听到一个有利于进攻的指示或建议,他真从心眼里喜欢!他几乎一字不差地把团长的指示告诉了教导员。“你给一连二连打电话,我到三连去。”
姜贤喜
可能是怕我再摔跤,冽风在笑着摇了摇头后,也拿着火折跟了过来,并走在我地前面替我照着脚下的路
《夫君你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天权读书网只为原作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并收藏《夫君你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