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二次元
- 德云斗笑社
德云斗笑社
寇欢宣
14732万字
37299人读过
连载
2021“火种计划”乡村女教师培训与发展公益活动启动******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闫晓虹)2021“火种计划”——乡村女教师培训与发展公益活动15日在此间正式启动,旨在让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义务教育,从育人角度支持“乡村教育振兴”。业内人士称,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三区三州”地区脱贫后的巩固,尤其是通过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改变代际传递返贫问题的关键。这些女教师们就是“火种”,是助力边远地区和“三区三州”乡村教育发展强有力的带头人。由北京亦城合作发展基金会与GE医疗中国、北京益创乡村女性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启动的该项目主要面向偏远地区的乡镇女教师,每年通过提供1-3期、为期15天左右的培训课程,为边远地区乡村女教师进行能力建设,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开阔视野。据介绍,今年的公益项目将针对“三区三州”少数民族地区坚持在一线教学多年的乡村女教师以及家庭贫困的乡村女教师,针对专业提升渠道不畅和乡村社区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采取赋权、赋能乡村女教师的策略。活动内容包含女教师培训、成长小组和进社区宣讲家庭教育活动三大部分,通过把在北京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爱国主义教育、科技素养教育等,带回到女教师们任教的乡村区域,并通过女教师成长小组的方式和家庭教育进社区的方式,安排心理专家针对女教师普遍存在的成长问题开展心理支持、心理体验和室外拓展等活动,从而影响带动更多的乡村女教师和乡村家庭,齐心协力推动乡村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通过教育和科技实现改变。“火种计划”乡村女教师培训与发展公益项目于2003年启动,至今已培训了1000多名农村女教师,让她们拓展知识面,了解外面更精彩的世界。在过往的26期培训活动中,来自云、贵、川、甘、青、宁、赣等地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女教师学员超过900名,包括纳西族等16个少数民族,累计影响学生人数至少达60万人。(完)【编
最新章节:第521章 厂公请看(2021-04-21 19:06:59)
更新时间:2021-04-21 22:47:31
林孟英
“110,有架无人机在天府机场净空区‘黑飞’”******“110,有架无人机在天府机场净空区‘黑飞’”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宋潇一次偶遇,让成都市民左先生成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保护措施实施后的首个举报者。1月9日下午,左先生驾车前往成都东部新区,途中目睹了一架正在“黑飞”的无人机,他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次日,当地派出所民警通知他,由于举报内容属实,他将获得2000元奖励。1月14日,左先生来到东部新区公安分局,领取了2000元奖金,并表示将把钱捐献出来。他说,“举报‘黑飞’是出于热心,净空保护区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一次举报制止净空区“闯入者”违法行为1月9日下午,39岁的左先生和朋友驾车前往成都东部新区。“你看,那是不是无人机?”行驶途中,他一眼就认出了正在飞行的无人飞行器,随即拿起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当天下午两点过,成都市公安局东部新区分局指挥中心接到了这一举报,称龙泉湖主坝上有人在放飞无人机。据了解,该区域属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严禁无人机等飞行器从事任何飞行活动。接警后,东部新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迅速指令石盘派出所民警前往处置。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确实有两名男子正在操作无人机。此时,一名30多岁的男子手拿遥控器,正在操作一架飞行的黑色无人机,一名10多岁的男孩站在旁边观望,身旁的栏杆处,还停着一架白色无人机。经询问,两人放飞的无人机均未经过空管部门审批,并坦言已放飞了约20分钟。民警当即制止两人的违法行为,并将其带回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左先生的“无心之举”,为驱逐机场上空的“闯入者”以及净空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一组数据36家养鸽户和2745只鸽子1月14日,左先生来到东部新区公安分局,领取了2000元奖金,并表示将把钱捐献出来。“举报是我该做的。”左先生说,举报的目的不是为了奖励,完全出于自觉和热心,今后将继续举报无人机“黑飞”这类扰乱飞行安全的违法行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快要投入运营了,净空保护区需要大家共同保护。”和左先生一样,东部新区的居民对净空保护区的保护条例已熟记于心。以当地的“鸽害治理”为例,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修建前,当地不少居民都有养鸽子的习惯,据当地鸽协不完全统计,整个东部新区净空保护区范围内,有36家养鸽户和2745只鸽子。一旦机场投入运营后,飞翔的鸽子将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东部新区辖区范围内,禁养信鸽、家鸽等危害飞行安全的鸟类,已饲养的按相关规定转移。自《东部新区公安分局机场投运净空保护八条措施》施行以来,成都东部新区公安分局接群众举报并查处无人机“黑飞”事件有2起,对严管区内的36户养鸽户进行宣传引导,“鸽害扰飞”治理初见成效。记者探访“水陆空”全方位保护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保护工作动真格体现在各个角落。1月14日,记者在简阳市三岔湖区大坝、居民院落以及一些交通要塞,都能看到醒目的禁飞宣传标语。一名在三岔湖经营农家乐的店主告诉记者,近年来,三岔湖区放飞无人机的情况屡见不鲜,但随着机场的修建以及净空保护区保护工作的运行,本地居民和不少游客都能自觉遵守相关条例。记者了解到,在东部新区易放飞无人机区域,早已安装了警示标志,利用坝坝会、安全检查、警企联系会、学校法制课堂讲座等方式向群众、学校师生宣传净空区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并通过广播、微信群、工作群,向村民宣传禁烧秸秆,禁放自由升空氢气球及烟花。新闻链接成都东部新区公安分局“三区三级”保护净空区成都东部新区公安分局研究制定出台的《东部新区公安分局机场投运净空保护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中明确,分区分级管理,严管严打无人飞行器“黑飞”,禁飞禁放鸽子、孔明灯、升空气球等。分区分级如何体现?成都东部新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张益友介绍,分区分级即指“三区三级”的分类管理措施,是将净空保护区划分为严管区、重管区、巡管区三个区域,实行三级管理。其中,严管区范围为机场跑道两端、跑道中心线两侧最容易发生扰飞的5公里,涉及东部新区草池街道、芦葭镇、石板凳街道、福田街道部分区域,严管区内实行一级管控措施。重管区是指较容易发生扰飞事件的5-10公里范围,涉及东部新区海螺镇、玉成街道、三岔街道、董家埂镇部分区域,实行二级管控措施。巡管区是指容易发生扰飞事件的10公里以外范围,涉及丹景街道、武庙镇、高明镇、贾家街道、石盘街道、养马街道部分区域,巡管区实行三级管控措施。【编辑:卞立群】
王吉茂
“密薪”背后藏腐败 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深入纠治促整改******本报讯(记者陈昊)记者日前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获悉,针对人民银行系统部分直属企业中,“密薪制”被个别领导干部异化为个人特权和内部控制的工具等问题,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深入开展纠治。目前,系统内发现的有关案件均被查处,违纪违法所得已全部退回。“密薪制”是源自西方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包含“薪酬体系公开、程序民主集中、个人工资保密”等方面内容。“但在执行中,个别领导干部选择性忽视‘薪酬体系公开、程序民主集中’等要求,片面强调‘保密’原则,使制度发生异化。”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说。从查处情况看,有的借“密薪制”谋取私利,先给自己“亲信”多发奖金,后又通过索要或通知到消费现场“买单”等方式将多发的奖金“回收”;有的将薪酬分配作为维系小圈子的“筹码”,奖金只给“圈里人”;有的把“密薪制”作为对抗监督的“挡箭牌”,面对各种巡视、检查时,动辄以“密薪制”为由,拒绝提供薪酬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但不收敛不收手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限薪后,一些高管由于年薪有较大幅度下降,对‘密薪制’打起歪主意。”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说,“密薪制”被选择性执行,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产生寻租空间。记者了解到,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向驻在单位提出纪检建议,督促修订薪酬管理办法,改进薪酬管理工作,并通过季度通报会、全面从严治党会商会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纠正错误思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密薪制’异化的背后,不仅存在廉洁风险,而且带来人身依附、攀结关系,须从净化政治生态的高度认识和处置。”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对薪酬管理关键环节的日常监督,贯通组织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构建监督合力。同时,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编辑:田博群】
李雅绿
莫非…真与我的想法一致,精灵女王的这次劫难便是……
刘惠萍
就地过年不等于“就地加班”******就地过年不等于“就地加班”【民生观察】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疫情呈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2020年12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通知,鼓励企事业单位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在春节期间尽量在工作地休假。这一倡议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省市也积极倡议“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倡议立足长远和大局,是在特殊时期、特定环境下采取的特别方式。要让“非必要不返乡”成为更多人在疫情防控之下的主动选择,就有必要完善好、细致做好配套措施和服务。首先,合法权益应有保障。外来人员选择就地过年,客观上是为防疫作出了贡献,对他们的选择要重视和善待。政府和用人单位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安排的摸底工作,结合各自特点做好预案,协商制定错峰生产、弹性休假、薪酬标准等计划,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多样性的保障措施。一方面,对愿意参加春节生产的员工,要不折不扣落实福利待遇,通过留岗红包、多倍工资、全勤奖等灵活多样的福利激励员工就地过年,突出用“薪”留人,让员工劳有所获;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休息休假。就地过年的属性仍然是“过年”,不能简单把就地过年异化为“就地加班”,地方要拿出相关政策给予适当支持,用人单位要突出用“心”留人,保障员工休息休假权。通过保障就地过年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流入地和用人单位的归属感,有助于解决节后的“用工荒”问题。其次,生活诉求应有保障。春节保障压力大,能否就地过上“舒心年”不是小事,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满足外来人员的生活诉求。一方面,要细致调查、科学谋划,保障节日里的物流运输、物资供给等,减少就地过年人员不必要的流动,为他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让就地过年人员在外也能过一个舒心年。节日的安全保障工作也要跟上,包括防火、防盗、交通、饮食等传统安全,更包括疫情防控的特殊安全。做好安全防护,让这个特殊春节过得温馨而有序;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工会、行业组织等优势,依托外出务工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党委政府,以“联动”形式做好慰问帮扶工作,力所能及解决留守亲人的生活难题,尤其要保证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安全,让在外人员留得安心、过得舒心。与此同时,人文关怀应有保障。中国人有春节文化和情感根脉,回家过年是每个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无疑是一个较为艰难的决定。“乡愁”如何安放,是就地过年必须考虑的问题,需要在“过年”上多下下功夫,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及用人单位既要讲道理、给奖励让人“留下来”,更要加强协调、营造条件,让就地过年有年味儿。一方面,要通过节日慰问、人文关怀、社区走访等方式,推出发红包、补贴、消费券、旅游景区免费等优惠举措,开展送年夜饭、才艺比拼等形式,提供适合的、富有家乡特色的文体活动,准备好节日的“精神食粮”,让外来人员体验到“家在远方,情在身旁”;另一方面,远离家乡、亲人的外来人员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波动,要通过设立心理热线、组织心理咨询志愿者等方式,加强对有需要的外来人员心理干预。此外,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在数字化时代要积极提供“网络拜年”支持,让外来人员与家乡亲人“线上团圆”,纾解外来人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此外,“必要”回家方法应有保障。倡议就地过年并非强制性要求,相关地方也须考虑部分外出人员想回家的诉求,不搞“一刀切”或曲解政策而加以阻拦,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方法完善返乡方式和防疫措施。一方面,要对“必要”回家的外出人员,通过配给口罩、消毒用品,强化核酸检测查验环节,严格遵守家乡备案、隔离等举措,为他们回家的路提供方便和指导建议。另一方面,要对不得不回家的外出人员做好相关服务,工会及相关部门要积极联动,通过包车、包专列等多种形式,实现外来人员“点对点”流动,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作者:唐代盛,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编辑:叶攀】
张雅慧
扩大开放是侨胞的共同心愿******扩大开放是侨胞的共同心愿(侨声心语)“十四五”规划提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旅欧华侨,我期待今年两会能出台更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恢复和推促后疫情时代的中欧贸易,为回国投资兴业的华商创造更多选择。——欧洲杭州联谊总会会长陈翔下一个5年,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长远看,世界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广泛机会。这是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负责任之举,凸显了中国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美国河南联合总商会会长王力军作为海外侨胞,中国与旅居国加强经贸往来是我们最热切的心愿。华侨华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中外交流合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要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华侨华人盼望中国继续拓展国内市场,并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尼日利亚福建同乡总会会长郑旭升(海外网庞晟整理)视觉统筹:潘旭涛【编辑:王思硕】
黎长娇
大学生消费,如何积极健康、理性适度******大学生消费,如何积极健康、理性适度【研究报告】为研究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和习惯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课题组”开展调研,向全国多地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5000份,回收13145份。调研显示,在消费内容层面,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高,更注重消费产品的文化表达与消费过程本身的精神价值;在消费形式方面,大学生更依赖网络消费,不断创造出新的流行时尚和消费热点,对于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助推新兴业态与新型产业发展、实现相关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存在超前消费、炫耀消费、负债消费、享乐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寻求合理对策。1.大学生群体消费偏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消费市场供给极大丰富,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其消费相应地体现出一些鲜明偏好。智能化消费。当前,大学生普遍青睐时尚化、智能化、高端化消费产品,已跻身高科技产品上市后最早购买的群体。智能手机、声控护眼仪、无线蓝牙音箱、颈椎按摩器、语音控制家居灯等智能产品受其普遍喜爱,新科技、新产品带来的生活品质是其购买诱因。电商化消费。大学生是网络电商消费主力之一,在“双11”“双12”等时间节点,大学生消费支出占较大份额,支付宝、APP、微商、网红直播带货等线上支付成为大学生生活常态。潮流化消费。“网红打卡”“研学旅行”是大学生文旅消费的主要方式,他们通过抖音、快手等了解网红城市、小镇名吃,进而旅游“打卡”;《三毛流浪记》《故宫六百年》等书籍在直播平台“云首发”吸引众多大学生粉丝;《长安十二时辰》等“潮剧”吸引大量大学生线上付费观看。社交化消费。大学生是校园周边“小微经济”集聚发展的主要驱动。名目繁多的“同学生日会”“考研保研聚餐”及日常聚餐活动,吸引大量餐饮店铺在校园周边集聚。随着网络社交文化平台迭代更新,大学生社交化消费的形式日趋多元,文娱、游艺等热度上升。2.绿色时尚消费与非理性消费并存消费观念呈个性化特征。给宠物猫、宠物狗穿衣美容,成为很多“95后”“00后”的生活日常,“宠物美妆”“宠物服装”等产业随之迅速发展。“个性化写真”“美图创意平台”“故宫口红”等产品也深受大学生喜爱。他们在消费时比父辈更注重个体形象塑造,对衣装配饰、健身运动、美颜产品等的支出占较大比重,消费观念更加个性化、不盲从。广告投入多、包装精美是否是吸引购买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受访者中,非常赞同、比较赞同只占24.9%,远低于不赞同、很不赞同的44.8%。“是否看重通过消费展现经济地位、生活风格、生活品位、个性等”,8.6%非常看重,24.9%比较看重,22.6%和9.5%不太看重或完全不看重。更多数据显示,大学生更注重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和服务升级。消费状况呈分层趋势。大学生群体消费支出金额差异明显。调查显示,每月花销在1000元以下的受访大学生占12.2%;1000-2000元的占64.9%;2000-5000元的占19.6%;5000元以上的占3.3%。可见,大学生之间存在消费分层,且差异显著。不同专业大学生消费偏好差异较大。人文专业大学生更看重“购物是否能带给人快乐和幸福”,赞成比例(53.8%)高于艺术体育专业(46.6%)和理工专业(46.2%)大学生。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消费观念有所差异。对于“是否看重通过消费展现经济地位、生活品位等”,来自大城市、城镇、乡镇、村屯的大学生赞成比例分别为39%、33.5%、33.8%、27.3%;对于“是否通过银行贷款进行个人消费”,来自大城市、城镇、乡镇、村屯的大学生赞成比例分别为15.4%、14.1%、19.5%、11.8%。崇尚绿色消费等生活方式。逛超市购物时,更关注绿色环保类产品;选择共享单车等绿色交通出行;在食堂以“光盘”为荣;利用高校自行设立的“二手资源交易群”“万能墙”,以及闲鱼等闲置商品交易平台将有价值的闲置物品二次出售,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今天的大学生,对于绿色、环保消费情有独钟。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平时习惯对生活费用进行规划,分清所需产品的轻重缓急;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校园贷等非法贷款的危害,很少“花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受访大学生对“货比三家,买最需要和性价比高的商品”认同率达67.8%,大部分会拼单、拼团购买商品,关注网购平台促销活动等。存在超前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便捷的小额借贷平台,迎合甚至刺激了部分大学生“先消费,再分期还贷”的观念,一些大学生通过负债借贷维持超前消费。与此相应,炫富、挥霍等消费行为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名媛”“土豪”等词语风行网络,成为个别大学生羡慕不劳而获生活的“幻想目标”。调查显示,对于“如何看待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消费”,受访大学生非常赞同的占3.9%,比较赞同的占10.9%,不赞同的占29.5%,很不赞同的占35.1%;倾向于“非名牌不买,消费高端品牌”的占8.8%;“秒杀族”“剁手党”等在大学生中占据一定比例。对于“能挣钱就会花钱,不必在乎其他”,非常赞同的占6.8%,比较赞同的占18.7%,不赞同的占28.5%,很不赞同的占10.8%。部分大学生经常以游戏娱乐、打赏主播等打发时间。超前消费、炫耀消费等现象在大学生中仍有市场,容易导致其信念迷失、精神颓废。3.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探析从青年自身看,受成长历程、身心特征等影响,尚未形成健康健全的科学消费观。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大部分从小处于衣食无忧甚至相对优渥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爱惜物力、节约金钱的意识淡薄。加之当代青年注重自我展现、个性表达,导致了对个性消费、符号消费、高端消费的青睐。因此,很多大学生未能形成完整、稳定、科学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跟风消费现象突出。从家校教育看,对大学生消费状况与消费心理关注不够,引导缺失。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需求的一味满足滋长了消费攀比心理;在学校,对学生文化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处于主要位置,教师对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心理缺乏关心和重视,针对性教育不足,对艰苦朴素传统的教育普遍淡化。从社会影响看,消费文化发生整体性变化,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抬头。随着科技发达、信息通畅、渠道多元,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为快捷,影响更为深入。与其相应,大众消费文化快速变化,从追求“物美价廉”到注重“彰显身份”,从量入为出到超前消费、借贷消费。在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潮裹挟中,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与价值判断受到强烈冲击,消费行为失范时有发生。从网络环境看,网购平台智能化发展助推网络消费普及,消费主义网络渗透力增强。随着5G网络的应用和完善,网购平台蓬勃发展,通过“集赞、秒杀、砍价、红包”等方式刺激消费,并借助算法推荐适合大学生口味的商品。同时,互联网为消费主义思潮渗透传播提供了快捷隐蔽的平台,部分商家倡导“超前消费”“享乐消费”,打着消费共享的幌子,把控网络消费话语权;一些平台提供的“先购物后付款”消费体验同“校园贷”“网贷”“裸贷”等非法借贷现象相互交织,容易诱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4.家校社会合力纠治非理性消费强化法治力量,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清朗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安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加强消费安全综合治理,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及时研判大学生网贷行为,从源头切断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路径,不断净化网络消费环境;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严厉打击校园贷、网贷等出现的违法行为;构建协同共治的网络空间生态秩序,形成政府、社会和高校协同共治体系。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大学生及全社会消费文化素养。坚持用主流文化引领消费文化,塑造健康的消费生态。防止宣扬沉湎享乐、拜金倾向的低俗文化产品传播,通过全媒体手段广泛传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传统美德,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消费主义本质和危害,培养科学理财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作风,形成正确消费观念,真正做到理性消费。发挥家校作用,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消费理念与习惯。用家庭美德滋养大学生个人品德,将消费教育融入节水节电、“光盘行动”等日常生活小事当中,通过家长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不断增强节俭养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将消费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节约教育等,倡导适度消费;加强理财教育,通过设立理财类课程、讲堂、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财务规划、规范理财行为。同时,增强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大学生思想行为,提高消费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发挥市场力量,壮大健康积极的新型消费业态,引导大学生合理释放消费需求。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应不断创新消费模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文旅消费、网络新型消费、科技智能化产品消费。要借助新技术、新样态,持续改进商品功能、展现商品内在价值,打造品质型消费热点;升级个性化服务模式,让大学生得到积极阳光的消费体验;搭建文化旅游消费云平台,创新文化旅游商品,着力打造一批符合青年兴趣的文旅景点、文化产品,把大学生的消费潜力引导到富有文化含量、精神追求的领域中来。(作者:郝文斌,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月荣,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编辑:房家梁
《德云斗笑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天权读书网只为原作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并收藏《德云斗笑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