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悬疑灵异
- 华晨宇

华晨宇
许秀珍
14444万字
62113人读过
连载
读者变为用户,别掉进算法的“陷阱”******读者变为用户,别掉进算法的“陷阱”作者:赵丽瑾网络文艺对用户几乎没有门槛,加之突出的娱乐性,吸引网民汹涌加入。新华社发(王威摄)今天,网络短视频、影视剧的观看者、网文阅读者、网络游戏玩家、网络音乐听众等,都被看作“用户”,即使用者。传统的受众指信息传播、艺术审美的接受者,是读者、观众或听众。相比而言,网络文艺用户,则突出作为个体的使用者身份,其主体性与差异性受到重视。在网络文艺的蓬勃发展中,用户可以消费娱乐,也可以追求艺术审美、文化思考;在文艺的互联网虚拟时空与现实世界中,用户既是网络文化与艺术内容的消费者,也开始扮演内容传播、生产的参与者角色。那么,摆脱单一受众身份的网络文艺用户,能否真正转换角色,在人类文化与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用户作为网络时代“技术赋权”的一部分,在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革新的未来社会,能不能在技术协同下,在新的位置上发挥核心作用?网络文艺用户跨越时空、身份的界限,整合相同的趣味和诉求,以网络的联结形成崭新的文艺群体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9.89亿,其中短视频、视频用户分别达到88.3%和93.7%,短视频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增长最快。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用户超出网民总数一半,网络文学用户继续保持增长。在我国互联网普及率70.4%、手机网民9.86亿的规模基础上,网络文艺用户的数量整体稳健上涨。生活中,在通勤时“小屏”看网文,饭点儿一起追剧,随时拿出手机刷视频、打游戏、听音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网络文艺对用户几乎没有门槛,加之突出的娱乐性,吸引网民汹涌加入。网络文艺用户跨越时空、身份的界限,整合相同的趣味和诉求,以网络的联结形成崭新的文艺群体,其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正在刷新文艺受众发展的历史。在互联网用户思维影响下,文艺与受众的关系,被重置为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用户”之说也因此而来。网络文艺用户以主体性、个性化、差异性特征,形成与传统受众的区别。追什么剧、看哪期综艺、什么时候刷视频、用哪个客户端听歌……完全是用户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用户还能为喜爱的创作者“打call”,或“吐槽”质量不高的文艺作品,还可以在网络平台将这些意见与他人分享,持续互动交流。近来的算法推荐,以用户服务为目标、以“用户画像”数据为主要基础,进行人工智能传播实践。其实,早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用户就可以借助BBS论坛、博客等平台,留言、跟帖催更故事,分享和交换意见和看法。在今天,用户参与网络文艺评论、文艺内容生产的操作更多样了,以发送弹幕、“一键三连”(即点赞、收藏、投币)、直播对话、粉丝应援、集资众筹等方式,交流审美体验、文化思考,表达对文艺作品的好恶,用户也成为网络文艺传播的媒介。用户还可以上传视频、pick偶像出道,加入内容生产的行列。网络文艺前所未有地激活了用户的主体性,似乎已是共识。在“上瘾模型”驱动下的用户,要善于与技术保持一定的距离,拥有清醒而冷静的思考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要实行,其中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以具体规定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事实上,过度使用互联网尤其是手机依赖,不只是青少年群体。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约28小时,深度网络使用者的上网时长平均每天7小时以上。沉溺网络、过度娱乐,显然不应该是用户打开网络文艺的正确方式。过度使用与网络文艺的内容、媒介特征和智能传播模式不无关系。传统小说、音乐、绘画作品是相对封闭而孤立的艺术文本,互联网以超链接激活了网络艺术作品的“活性”,用户很容易在任意延展的内容网络中流连忘返。网络文艺作品还具有打破媒介形态、内容样式单一性的特点。短视频对用户的黏合,与其模式和平台运作机制有很大关系。短视频采用“音乐+视频+社交”的模式,覆盖才艺表演、知识学习、技能探索、生活技巧等多种内容,再加上滤镜审美、碎片形态、幽默网感等,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把用户使用时间这一块儿“拿捏得死死的”。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已增至8.73亿,短视频平台正在试图将用户的多种文化需求“一网打尽”。用户身份的发展,被看作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对于现有传播深刻改变和重构的一部分。算法推荐通过数据分析,为用户匹配内容,目的是提高网络应用的效率。但是不得不说,算法不仅存在加剧用户使用网络时长的风险,甚至使用户陷入互联网和数据编制的巨大网络,更加难以全身而退。互联网的基本思维是“连接一切”,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庞大数据系统,追求更精准的价值关系联结,其出发点的核心是人,这也是智能算法能够为网络文艺发展带来崭新路径与动力的根本原因。然而,技术时代的用户,更需要具备及时从技术发展便利与前景的乐观情绪中抽离的素质,善于与技术保持一定的距离,拥有清醒而冷静的思考。在5G技术革新带来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未来传播图景中,人与算法皆成媒介。无论是否愿意,人和万物彼此都将联结,产生大量信息,形成巨大数据系统。算法以此为基础展开智能分析,匹配与调试价值关系。因此,为获取数据信息,智能算法会激励用户不断使用内容产品,反过来再通过算法模型分析,判断用户价值。例如,在短视频应用界面,有智能设计的音乐背景、影音特效、美颜滤镜,用户只需面对屏幕、触动按键,就能生成一条视频,如此便捷的操作大大激发了用户参与的兴趣和乐趣。视频发送后,平台会配发一定流量增加用户黏性,持续激励用户进入下一轮使用。“上瘾模型”驱动下的用户,就这样仿佛掉进“时间黑洞”。年轻一代用户,显然更能够适应、接受互联网规则,哪怕需要放弃隐私、自主性和个别性。看电影、画展,听演唱会时,首要的是在朋友圈戳位置、晒票根、上传现场视频,之后每隔几分钟便查看一下,收到了多少个点赞和留言,通过分享“刷”出存在感。不少用户乐于把自己的体验、心情,分享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并不是出于单纯娱乐,而是自我价值确认的一种方式。这种价值观的出现,是算法系统为了获取丰富数据,不断吸引用户沉浸、沉溺网络应用的结果。从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智能手机普及、App开发到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文艺的发展提供诸种动力,也赋予了用户新的身份特征,但正因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的主体地位也在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文艺时代,用户亟待重新确认个人内心体验的重要性,以防在数据系统中迷失人的主体价值算法技术开发的本意,是精准匹配用户个性化需要,降低用户面对海量信息筛选内容的难度,提高分发效率。但不可否认,过度依赖算法也导致用户自主性的偏离、助长惰性;过度依赖数据,导致用户放弃思考自主权,退化审美感受力。文艺产品有别于一般信息,如果算法设计人员、工程师缺乏足够的审美判断、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很可能形成数据偏见。用户是算法对网络文艺产品智能预判、内容生产、营销发行的初级数据提供者,并且在不断优化、训练算法模型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户画像”是通过内容试探用户兴趣,吸引用户花费时间使用平台内容,收集用户信息。在信息有限时,也就是算法还不了解用户时,算法推送的内容与用户个性需求不匹配,甚至分发一些低俗内容,此时用户的决定至关重要。拒绝点击浏览观看,一段时间后算法会逐渐较为准确地绘制出真实的“用户画像”,做到准确的价值匹配。反之,如果用户对初级推荐照单全收,那么不仅算法失去准确性,用户也将在大量无效的内容中消耗时间和精力,不利于用户对网络内容的有效使用。换一个角度来说,在算法没有足够用户数据时,所推送的内容是极具诱导性的,以夸张语言吸引用户眼球的“标题党”“蹭热度”的无关内容都可能推送给用户,如果不了解算法规律,很容易被卷入无效的内容洪流。在人工智能传播中,备受关注的算法“黑箱”,是指因为语言和技术门槛高,算法的运行逻辑过于复杂并难于解释。其原因主要是在海量数据输入系统后,不断镶嵌叠加,形成仿佛人类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机器学习程度加深,算法模型与数据迭代,其复杂程度不断升级,形成算法的未知和难解。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数据时代,人类将成为巨大数据系统中的一个微小芯片,但是这个巨大的数据系统没人了解。人类对算法“黑箱”的未知和恐惧,首先源于人类自身,根本上需要设计者和用户两方面都要有充分而准确的数据,以此才能完成对模型的不断优化和调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算法在技术上的数据导向根本上是资本利益的导向。算法将用户转化为数据和字符,反复实验、分类、对比,虽标榜满足用户需求,但在反复的“协同过滤”推荐中,用户成了强化过滤气泡、信息茧房、认知窄化、数字鸿沟的共谋者。算法一直试图了解人,人也需要看清算法背后的技术、资本“陷阱”。互联网时代,网络文艺作为文化艺术产品,已经成为用户自我表达和展示的重要出口,也是用户参与世界的重要方式。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将数据化未来世界的座右铭描述为,“如果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录下了什么,就上传。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在巨大的数据系统中,个人对艺术、世界、人类的感受和体验,将被放逐于数据系统。通过信息分享和数据交换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对人类主体性的放逐。反观传统文艺阅读欣赏,关注读者内心的艺术体验,以此为基础思考人类,探索和理解世界。因此,网络文艺时代,在记录、分享、上传的技术操作中,重新确认个人内心体验的价值和重要性,才不至于在数据系统中迷失人的主体价值。有学者预测,21世纪的数据主义可能从以人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把人推到一边”。那么,人工智能与算法不仅重构传播图景,也在通过整合资源与关系,重塑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算法时代,刚刚重获主体性的文艺用户,似乎又面临被困于智能数据系统的危险。虽然卸载应用、“取关”创作者、切换渠道场景,也不失为用户的一种选择,但是对于网络文艺用户来说,根本上需要的是深入认识算法系统,才能有效提升网络文艺的使用体验,在人机协同、人与技术共同进化发展中,推动人类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如此来看,对网络和技术时代用户的个人体验、人文精神,用户在文艺创作与传播中的作用等思考,或许能为人类面对科技发展,保持主体地位,提供某种反思的方向与路径。(作者:赵丽瑾,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编辑:房家梁】
最新章节:第521章 网游之天堑(2021-03-06 01:03:35)
更新时间:2021-03-06 04:57:56
童家玮
基金行情火爆,“不买基金你在90后里甚至插不上话”******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报名网站一度被挤爆昨日已新增开放11个考试城市基民如何把理财变成日常“基金社交”即将于3月27日进行的新一轮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从上周开始就启动了报名。然而,报名第一天,多数基金从业考生就发现,考试报名页面或是无法打开,或是无法登录,即便登录后,一些热门考区的考试位也已经报完,报名火热程度犹如抢购明星基金产品。报名的网站一度被“挤爆”,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榜。3月2日下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紧急公告称,将新增开放11个考试城市,分别为哈尔滨市、长春市、长沙市、合肥市、南京市、沈阳市、成都市、太原市、西宁市、北京市、石家庄市,为很多报不上名的网友解了“燃眉之急”。考证想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或转型做基金投资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从业考试的场次、考点相较于过去较少,全年仅有3次考试机会,由于去年基金行情的火爆以及今年以来基金的两极分化,一些曾经的爆款基金竟然“跌上了热搜”。基金投资不再是闭着眼买就能躺赢,许多基民希望通过考试进一步了解基金投资,提升投资的专业性,或者为日后投入基金业做准备。市民刘先生今年打算报名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他去年投资的一款以新能源为主题的基金,收益接近翻倍,这让他对基金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80后,身边的同事大部分都投资了基金,但大家的收益很不均衡,有的同事收益翻倍,有的同事仅仅跑赢沪深指数,还有买科技类基金亏本的。我觉得亏损主要还是不够专业,没有选到好的基金。我打算通过参加这个考试来系统学习基金的知识。”刘先生透露,考基金从业资格证除了让自己更专业地进行投资理财之外,他还有个打算,过几年年龄大了可能不太适应现在互联网公司的节奏,到时候能不能转型到投资领域。一名资深的基金投资者称,今年的基金行情好,吸引了一大批韭菜,90后跑步进场,有些人甚至一年赚了2倍,对于没有基金常识的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这会让你失去对市场的敬畏,不要看你今年赚了1-2倍,长期来看,不亏就不错了,易方达最赚钱的基金拉长到十年,每年平均年化收益也就10%。如果一个基民没有基本的风险意识,凭运气赚的钱终究会还给市场。北京青年报记者随机调查多位报名参加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士,他们均是因为投资基金赚了钱,想更深入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有部分参加考试的基民打算等拿到证以后转型做基金投资。社交“今天不买基金,你在90后里甚至插不上话”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实现了连续两年3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基金火爆的赚钱效应收获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2021年开年以来,基金发行延续着去年的火热势头,诞生了多只“日光基金”。公募新发基金市场的单日募集规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新发基金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一天内就突破2300亿元,投资者对基金的购买热情可见一斑。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北青报记者调查获悉,这些年轻人不仅仅关注基金的收益,基金还是他们的社交工具。年轻人曾经在茶余饭后会聊明星八卦,如今一些爆款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人也成了谈论的对象。在某网站上,“理财”这个话题吸引了上千万的关注。在B站上,“如何买基金”“买基金保姆级教程”等相关视频的播放量都是超百万级别。一位基民称,他每天晚上下班了和朋友聊天,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的基金涨了吗?”“今天不买基金,你在90后里甚至插不上话”,有媒体以这样的标题来形容公募基金在年轻人中的火爆。一些新生代“基民”甚至效仿起了“明星粉丝后援会”的那套,把一些收益高的基金经理包装成“基金网红”,比如广发基金的刘格菘、农银汇理的赵诣、易方达张坤,基金经理“饭圈化”成为了一种现象。一名基民称,很多年轻人和他一样,如果今天基金收益好就去各大论坛花式吹捧明星基金经理,如果亏了就开始狂喷,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今年年初以来,“基金社交”逐步演变成“相亲会”,各大APP的基金讨论区涌入了大量的“相亲”留言贴。基金休市、假期空闲,不少年轻人纷纷在讨论区晒出自身条件、收益情况,寻找有缘人。据报道,在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讨论区中,多的时候超过50%的发帖都是相亲帖。讨论区下,还有了专门的“招商白酒相亲会”话题。从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的讨论区开始,蔓延至多个热门基金,风靡一时,“基金讨论区变相亲角”的话题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风险部分明星基金下跌期望超高收益不现实3月2日,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基金抱团股继续下挫,导致一批基金净值继续回调。自春节开市以来,不到一个月时间,部分基民浮亏就超过15%。据相关数据,以2月18日至2月26日A股期间(股市一波主跌浪)为例,有518只偏股型基金的净值跌幅超过15%。其中,跌幅超过19%的基金有22只。在基金暴跌的背景下,一些明星基金也跌下神坛。“基民”黄女士称,她的基金去年接近翻倍,今年已经跌去了近20%,过山车一样。她这周报名了今年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想先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至少是朋友圈中的基金专业人士。不能稀里糊涂买了基金然后盼着它涨。”中泰证券分析师李迅雷认为,2021年的资本市场仍然会比较繁荣,并在繁荣中走向开放,但期望公募基金继续获得30%以上的超高收益,似乎并不现实。2021年,结构分化的格局应该还会持续,因为这是存量经济主导下的大趋势,今年均值回归现象大概率会出现。相关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流程1.考生需要进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选择统考考试入口;2.考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填写相关报名的信息(学历、职业、工作年限、职位等),之后点击开始报考;3.选择报考批次以及选择报考区域;4.考生需要选择报考科目(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三科任选);5.考生需要确认自己的报考信息(所在地、报考城市、考试科目),信息确认无误后可以支付报名费用。参加考试的人员通过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和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考试,或通过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和科目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考试成绩合格的,均可申请注册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成绩长期有效。文/本报记者朱开云统筹/余美英观点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火爆有助于投资人群成熟一名证券业人士称,年轻人的“基金社交”,从刚开始的狂热到现在开始逐步回归理性,一些基民想通过考取“基金从业资格证”来让自己的投资更专业,这是好的现象。有第三方基金研究机构人士表示,基民不够成熟的投资方法,确实需要一些专业理财知识的打底,以构建更为健康的投资心态。近些年的基金赚钱效应,既提升了投资者的基金投资热情,又埋下了一些危险伏笔,部分投资者并未意识到基金投资背后的风险。此次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的火爆报名,背后也反映出一些基民渴望获得更多理财知识的心情,这是一个好现象,了解基金这个产品背后的逻辑,有助于未来基金投资人群的成熟。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是基金行业的入门考试,主要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试题全部为单选题,侧重考量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摒弃死记硬背的出题模式和内容。通过考试来加强金融机构人员的从业水准是淘汰不合格的金融服务机构的有效路径,可以推动全国的金融从业人员逐步走向标准化和专业化。普通“基民”通过自学参加考试,将会对基金业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市场的风险,让投资更加成熟。【编辑:张楷欣】
毛隆蕙
天津港2020年海铁联运吞吐量突破80万标准箱******中新社天津12月28日电(记者张道正)一列装载着京津冀周边地区的自行车、家具、五金、箱包、服装、纱布、白糖等800余吨出口货物的班列28日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发出,将在乌鲁木齐集结后搭乘中欧班列发往中亚的阿拉木图、塔什干等地区。随着这趟天津—乌鲁木齐中欧集结班列的成功发车,天津港2020年海铁联运吞吐量突破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超过40%,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近年来,天津港集团坚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共济”,开通了连通国内各地的海铁联运通道和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3条中欧班列通道共计40余条,基本实现了对天津港主要腹地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天津港物流营销服务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天津港集团积极应对疫情对物流运输的影响,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实现长春—天津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与宁夏银川、内蒙古赤峰、新疆乌鲁木齐等地政府、铁路单位和物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海铁联运业务增长奠定基础。此外,持续加强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及内陆各铁路局集团合作,通过建立区域间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天津港内陆物流节点建设;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与腹地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实施全品类、全链条“物流总包”,实施“一企一策”,为腹地企业量身定制“点对点”全程物流解决方案,构建了畅通、高效、经济的海铁联运保障体系。(完)【编辑:陈海峰】
杨淑博
凯特琳·史塔克一点时间也没浪费。“我们马上动身,我们需要精力充足的马,还有路上必须的粮食。你们几位,史塔克家族永远感激你们。假如你们愿意协 助我们押送犯人前往临冬城,我保证有重赏。”那些个蠢蛋就等这句话,听了立刻一拥而上。提利昂一个接一个地审视他们的脸庞:你们的确会得到重赏,他发誓, 只怕不是你们想像的那种。
刘千康
晕啊,寐到底跑哪去了?把我扔在这里后就不见她的影子了,
吴信宏
中疾控:中国人群总体处于新冠病毒低感染水平******(抗击新冠肺炎)中疾控:中国人群总体处于新冠病毒低感染水平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日发布消息称,该中心近期组织完成全国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此次调查旨在了解新冠肺炎不同流行水平地区普通人群新冠病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群总体处于低感染水平。据介绍,调查涵盖三类地区,包括武汉市、湖北武汉之外市州、以及湖北之外六个省市(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采用抽样调查设计选取社区人群3.4万余人,通过检测调查对象的血清新冠病毒抗体,估计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时点选取中国遏制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月后开展。调查发现武汉地区的社区人群新冠抗体阳性率4.43%,湖北武汉外市州抗体阳性率0.44%,而湖北之外六省市的1.2万余人中仅检测到2例抗体阳性,阳性率极低。曾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人群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中老年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群总体处于低感染水平,表明以武汉为主战场的疫情控制取得成功,有效防止了疫情大规模扩散。中疾控指出,本次调查是中国首次对不同流行水平地区基于人群的大规模新冠血清抗体阳性率调查。在其他国家开展的全国代表性调查发现,经过第一波流行后,人群感染率总体较低。西班牙于4月27日至5月11日开展的两阶段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全国平均血清抗体阳性率在3.7%—6.2%范围内。瑞士于4月6日至5月9日开展的全国代表性人群队列的追踪研究发现,第5周时抗体阳性率约11%。(完)【编辑:张燕玲】
《华晨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天权读书网只为原作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并收藏《华晨宇》最新章节。